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3号瑞辰国际中心1102室,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
邮编:100125
电话:010-67756312-8019
邮箱:ssnyfh@vip.163.com


当前位置:

大数据时代杂志社   2021/12/13

“十三五”以来,江西省按照“互联网 + 农业”发展理念,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营销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四化”为建设目标,以提升农业种养好、管控好、买卖好、服务好“四好”为功能定位,自上而下推进智慧农业“123+N”建设,全面实施“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智慧农场”工程、“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字农业农村试点,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管理高效透明,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农产品电商模式,逐步建立全面支撑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信息化新格局。

2015 年,江西省率先在全国采取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启整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2017 年,江西智慧农业建设 PPP 项目获国家财政部 PPP 示范项目和国家发改委农业 PPP 试点项目,成为全国农业信息化领域首个 PPP 示范项目。2017 年,江西省成为全国首批 5 个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省份,全国首批农业大数据试点省份。2017 年度、2019 年度我省分获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化延伸绩效考核省级单位第一名、绩效管理优秀单位。

一、建设现状与成效

整省推进江西智慧农业建设,为江西省数字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江西智慧农业建设 PPP 项目总投资约 2.18 亿元,重点打造智慧农业“123+N”建设,“一云”——农业数据云;“两中心”——农业指挥调度中心、12316 三农资讯服务中心;“三平台”——农业物联网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N 系统”——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业执法、农业技术服务等近 60 个子系统。目前,全省智慧农业总体框架基本形成,“一云、两中心、三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并上线运行(含试运行)45 个子系统,农业大数据获取、互联、共享的大网基本形成。

1. 农业数据云基本建成。可以实现 1000T存储和万亿次计算,可为 11 个设区市、100个县(区、市)、10 万家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信息化发展的云端支持。完成农业大数据中心一期(基础平台)及智慧农业体验中心建设,基本具备江西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入口和数据整合能力,并初步建成农业大数据汇集中心,实现了农业大数据的基本展示。农业云扩容正抓紧实施,目前,江西农业云数据中心扩容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正积极开展建设实施 , 计划于 2021 年 11 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智慧农业各业务系统高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承载支撑。

2.“两中心”作用发挥突显。农业指挥调度中心已建成部、省、市、县四级视频会议网络,共接入 11 个市 110 个农业农村部门会议视频点,对接市县农业指挥调度中心63 个,实时对接 253 个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现场信息。近年来,累计召开各类视频会议2000 余场,在推动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部署和早稻生产调度、农业抗疫稳产保供等重点工作中,发挥了高效、便捷的作用;12316 资讯服务中心已建成集热线、广播、手机、网站、电视、益农社“六位一体”的全省三农服务“金字招牌”。自 2015 年以来,江西12316 综合服务平台已累计受理各类咨询近33 万余人次,回复率达 100%,发送惠农短信 2095 万余条,制作 12316 广播节目 1400余期 , 转接受理假劣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件投诉 7740 例,推出了12316“一码找专家”“小码施肥”“乡村人居环境码上通”“专家微课堂”等系列新媒体“码上”服务,受众群体超 1300 万人次,农民满意度达 99%,获各级领导肯定和农民朋友赞誉。

3.“三平台”应用数据形成。农业物联网云平台用于实现农业精准生产和节本增效,通过制定公布统一的农业物联网建设技术规范(2019 年成为省级地方标准),全省 253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和企业的视频图像、环境参数等生产数据与省平台有效对接,上传年数据量达 1.54 亿条。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效益日益显现,已有近 600 家农业企业或基地应用了物联网技术,节本增效达到 13% 以上。率先在邓家埠水稻原种场、赣州轩辕春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窄带物联网应用试点,在正邦集团和双胞胎集团,开展了“猪联网”应用试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分别建立了政府管理、企业备案和公众查询3个应用子系统,全省备案企业近 29589 家,生成追溯二维码 11,146 个,其中“三品一标”产品 7423 个。“赣农宝”电商平台针对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免费推广销售,分别设立了“三品一标”名优展馆和市县特色馆,开设店铺 527 家,产品 5120 个,其中“三品一标”产品 1974 个,平均月销售额 500 万元,实现了江西农产品一站式呈现、一站式采购。

4.N 个业务系统稳步推进。按照急用先建原则,近 60 个业务系统,目前已开发上线了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畜禽屠宰无害化处理、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安全监理、赣机惠农、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三农舆情监测、OA 办公自动化等 45 个业务系统,形成了 8 千万条业务数据,为江西省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平台支撑。计划 2021 年底全面完成近 60 个业务系统的开发建设。

5. 农业农村大数据初步形成。随着智慧农业建设深入推进,各业务系统数据正在加速汇集,初步形成了“六个一”(每一亩田、每一头畜禽、每一辆农机、每一项服务、每一笔交易、每一条关注)的大数据应用,集中展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机耕种收、畜禽养殖、农村服务、农产品电商、农业农村舆情监测等方面的数据采集、分析,并延伸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大数据应用。目前,形成了农业物联网数据约 1.54 亿条,动物检疫数据约 1500 万条,土地确权数据约 5300万条,12316 综合服务数据约 2116 万条,三农舆情数据约 100 万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数据约 400 万条,农机作业数据约 10 万条,赣机惠农系统用户达 23,995 个,入网农机23,031 台,农机安全监理系统申报农机驾驶证 70,893 张 , 备案农机 229,049 台,测土配方施肥系统已在 58 个县推广使用,地块信息2604.49 万条,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万村码上通”5G+ 长效管护平台受理群众投诉 7740例、网格监督 8277 例,OA 办公系统实现了省、市、县农业农村部门一体化在线办公。

6. 全省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网络形成。江西省是全国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首批五个试点省之一,已建成省、市、县农产品运营中心 105 家,益农信息社 14,889 家,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88%,为农民提供“买、卖、问、办”公益、便民服务 3000 多万次,带动农产品交易额约 29 亿元,推动了信息为农服务和农产品有效上行,逐步成为江西农村电商大数据获取的主要渠道。

二、数字农业的项目及项目成果

一是大力实施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县项目。2018 年通过实施赣州市赣县区园艺作物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全区推进数字农业五大系统(环境监测控制系统、工厂化育苗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采后商品化处理系统)建设,并在赣南脐橙和蔬菜产业中广泛应用,实现精准作业、精准控制,亩均增产 10%,优质果品率提高15%,新增产值近 1 亿元。建成了集“育苗、种植、产后加工、销售、仓储物流”于一体的数字化果蔬全产业链设施园艺科技示范试点。

2020 年通过实施抚州市临川区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建设以“2 中心、3 产业、5 平台、7 示范基地大数据资源”为核心的临川区数字中心与数据资源体系,形成了对临川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核心脑库,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水稻、果蔬及家禽生产各环节深度应用,辐射临川全区种植与养殖基地发展数字农业,发挥数字化农业可复制可推广的带动作用,创新产业精准扶贫方式,促进全区水稻、果蔬种植户及家禽养殖户增收,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全力推进省级数字农业项目。2021 年,江西省财政安排 3500 万元农业专项资金,支持全省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企业)与市、县益农社运营中心建设。实施“智慧农场”示范工程,组织评选了 100 家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或示范企业,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赣州轩辕春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了 2 个移动物联网示范基地,在全国率先实现将窄带物联网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三、数字农业重点企业

江西农信通科技有限公司是农信通集团在南昌设立的华东区域运营总部,专业致力于农业信息化及涉农综合信息服务业务发展。2016 年被认定为江西省服务业龙头企业,2017 年江西农信通承建的鹰潭邓家埠水稻原种场物联网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农业领域应用 NB—loT 的 项 目”,2017 年 获 评 为“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2017 年获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 年 10 月中标江西省政府的“江西智慧农业 PPP 建设项目”,在全国开创了“互联网 + 农业”领域PPP 合作模式先河,2020 年 10 月江西智慧农业 PPP 建设项目被江西省财政厅评定绩效等级为“优”。通过江西智慧农业 PPP 建设项目,农信通集团助力江西由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化农业强省转型升级、积极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中新云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领先的聚焦农业农村大数据、农业产业互联网、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与运营的集团化公司。公司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在上海设立了投融资中心,在江西等六省成立了分、子公司,并在江西省赣州市拥有万亩数字化农业示范基地,先后研发上线“中新云农农业大数据平台”“柑橘产业大数据平台”“脐橙大数据智能交易撮合平台”等数字服务云平台,促使赣南脐橙商品果率提高 20% 以上,亩产值提升 25% 以上,并成功复制经验推广至全国十余个省市。目前,中新云农已赋能十个农业产业单品,服务 330 万余亩土地面积,提供1200 万次数字化智能服务。公司获得“2021年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型示范单位”“2020年度中国农业新锐企业十强”“2019 年度江 西省数字化农业龙头企业”“江西省大数据示范企业”“江西省农业物联网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十四五”开局之年,为加快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根据《江西省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意见》(赣办发〔2020〕11 号)精神,江西省出台制定了《江西省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十项行动计划。

一是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步伐。到 2023 年,完成 19 个省级以上数字乡村试点县、100 个数字乡村小镇和 30 个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率达到 50%。

二是升级数字乡村共享平台。构建省、市、县三级数字乡村平台,实现智慧农业、农村组织建设、社会管理、民生保障、基础资源等数据共网共享。

三是推进乡村基础数据基本覆盖。完善乡村基础数据标准,以村为基本单元,建立农业农村相关基础情况数据库,实现全省基础数据基本覆盖。

四是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全省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300 个,实现农业生产“入网转型”;积极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发展,到 2023 年,休闲农业数字化基本覆盖 4A 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五是推动农产品品牌“一网运营”。推进“赣鄱正品”品牌认证、全过程数字化监管,实现“赣鄱正品”品牌“一网运营”。到 2023 年,培育“赣鄱正品”子品牌 300 个,品牌价值 100 亿元以上的区域公用品牌 5 个、50 亿元以上的 10 个,品牌价值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品牌 5 个。

六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快生产基地数字化改造,推进农产品安全追溯业务“指尖办”,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网追溯”。到 2023 年,全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基本实现追溯管理。

七是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信丰、万载、横峰、遂川、黎川等县全国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工作;推动冷链物流建设,到 2023 年,新增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设施 2000 个。

八是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广应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万村码上通”5G+ 长效管护平台,推进 50 个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管护试点,形成乡村数据动态化、场景可视化、应用智能化的管护新模式。

九是增强乡村社会化服务能力。持续加强 12316 三农服务品牌建设,推进社会化服务数字化改造升级,规范网上土地流转服务,推进农民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构建益农信息社村级服务站点体系,探索开展无人农场试点示范。

十是保障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任务落实。建立全省数字乡村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全省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工作,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省政府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年度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