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3号瑞辰国际中心1102室,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
邮编:100125
电话:010-67756312-8019
邮箱:ssnyfh@vip.163.com


当前位置:

中国花卉园艺   2016/08/04

7月份,农业部公布了2015年全国花卉统计数据。其中统计数据中的鲜切花类含鲜切花、鲜切叶、鲜切枝(以下同)、盆栽植物类含盆栽植物、盆景、花坛植物(以下同)。与上一年度相比,2015年全国花卉生产种植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小幅增长2.77%、1.81%,出口额基本持平。


内销增长明显

2015年我国花卉生产总面积130.55万公顷,比2014年的127.02万公顷增长2.77%,增长幅度略低于上一年度;销售总额1302.57亿元,比2014年的1279.45亿元增长1.81%,增长幅度比上一年度高2.48%;出口额6.20亿美元,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2015年,我国花卉出口稳定,花卉生产平稳,内销增长明显。

2015年花木种植面积前三位的仍为江苏、浙江、河南。江苏花木种植面积达15.11万公顷,比上一年度增加4544.50公顷,增长3.10%。江苏鲜切花类、盆栽植物类种植面积均有所减少,但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以及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种植面积均有一定幅度上升,分别新增2643.40公顷、1972.10公顷和687.10公顷。浙江花木种植面积为14.57万公顷,基本与上年度持平。河南的花木种植面积为11.51万公顷,比上年度降低1.47%。同2014年一样,2015年花木种植面积排在前10位的仍是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东、福建、云南、湖北,面积之和为95.69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73.30%。

2015年销售额上百亿元以上的有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江苏花卉销售额位列全国之首,为179.26亿元,比2014年增长7.31%,远高于面积增长率。浙江、广东、福建紧随其后,销售额分别是152.61亿元、144.80亿元和127.40亿元。与2014年相比,除浙江下降9.54%外,广东和福建分别比上一年度的128.77亿元和116.37亿元增长12.45%和9.47%。

花木生产大省的江苏、浙江仍以观赏苗木生产为主,观赏苗木销售额分别为112.58亿元和109.27亿元,占本省总销售额的62.80%和71.60%。其他苗木生产大省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北等的苗木销售额也分别占本省总销售额的70.25%、52.46%、55.19%、58.04%和56.33%。2015年广东、福建盆栽植物类生产优势越发明显。2015年广东盆栽植物类销售额达68.64亿元,新增11.50亿元,增幅高达20.12%。福建盆栽植物类销售额达46.06亿元,新增4.37亿元,增幅达10.47%。

2015年云南花卉出口仍一枝独秀,出口额达2.45亿美元,占全国花卉总出口额的39.46%。鲜切花虽然占云南花卉出口的主要部分,但盆栽植物、盆景、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种苗用花卉、种球用花卉等都有大量的出口,出口额分别为665.20万美元、1011.00万美元、1035.00万美元、4083.50万美元、1971.30万美元、423.00万美元。福建花卉出口额位列第二,为1.02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1.41%。2015年福建盆栽植物出口额2987.10万美元,虽比上一年度下降1104.90万美元,但盆景出口额从上一年度的2831.00万美元增长到3940.50万美元,增幅高达39.19%。江苏花卉出口跃升第三。2015年,江苏花卉出口额大幅上涨到8792.0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3019.00万美元,增长幅度达52.30%。江苏花卉出口的增长主要体现在鲜切花类的出口上,尤其是鲜切花出口。2015年江苏鲜切花出口额达6642.0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大幅增长3609.00万美元,增幅高达118.99%。2015年广东花卉出口大幅下降到5345.5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下降51.75%。与江苏相反,广东花卉出口下降主要体现在鲜切花类上,出口额从2014年的6319.70万美元急降到1200.90万美元,降幅高达81.00%。其中鲜切花出口从3479.00万美元下降到919.00万美元,大幅下降2560.00万美元,下降73.58%;鲜切叶出口从896.00万美元下降到25.00万美元,下降97.21%;鲜切枝出口从1944.70万美元下降到256.90,下降86.79%。

花卉出口额位列前5名的依次是云南、福建、江苏、广东、浙江。这5个省的花卉出口总额为5.37亿美元,占全国花卉出口总额的86.61%。我国花卉出口仍集中在传统花卉生产和出口地区。

鲜切花产销稳中有降

生产布局基本不变 2015年全国鲜切花类产品种植面积6.29万公顷,比2014年的6.48万公顷下降2.90%。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4.97万公顷,比上年降低4.15%;鲜切叶7431.36公顷,降低3.44%。湖北、海南、浙江、广东、四川是鲜切叶生产大省,种植面积分别为1982.00公顷、1159.70公顷、1120.30公顷、841.72公顷和533.00公顷。鲜切枝5757.87公顷,增10.41%。广东鲜切枝生产面积最大,达2049.93公顷,比上年度大幅增长37.92%;海南次之,生产面积为1109.00公顷。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云南和湖北鲜切花类产品的种植面积超过1万公顷,分别为1.14万公顷和1.10万公顷,其中仍然只有云南鲜切花种植面积超过1万公顷,为1.12万公顷,比上年略增0.40%。鲜切花类产品种植面积排在前5位的是云南、湖北、广东、辽宁和江苏。

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排在前5位的依次也是云南、湖北、广东、辽宁和江苏;鲜切叶种植面积排在前5位的是湖北、海南、浙江、广东、四川;鲜切枝种植面积排在前5位的是广东、海南、四川、湖北、广西。总体来看,鲜切花生产布局并没有改变,尤其是云南,鲜切花生产面积、销量、销售额分别占全国鲜切花生产面积、总销量和总销售额的22.54%、36.49%和23.23%,所占比例比上一年度又有所提高。

2015年全国鲜切花类产品销售额127.10亿元,比2014年的135.34亿元降低6.08%。平均销售价格0.65元/支,与2014年持平略低。鲜切花、鲜切叶、鲜切枝销售额分别为113.69亿元、6.94亿元、6.47亿元,平均销售单价分别为0.67元/支、0.56元/支、0.47元/支,

与2014年的0.69元/支、0.49元/支、0.42元/支相比,鲜切花销售单价略有降低,但鲜切叶和鲜切枝的销售单价均有10%以上的上升幅度。

切花出口增长,切叶、切枝出口大幅回落 2015年,全国鲜切花类产品出口总额3.04亿美元,比2014年的3.16亿美元下降3.86%,占全国花卉总出口额的49.02%。其中,鲜切花出口2.70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6.44%;鲜切叶出口3083.13万美元,大幅回落24.47%;鲜切枝出口256.90万美元,直降87.85%。鲜切花类产品出口额排名前5位的是云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5省出口总额为2.90亿美元,占整个鲜切花类产品出口额的95.35%。鲜切花是主要出口种类 2015年共有11个省(区、市)出口鲜切花,并且主要集中在云南、江苏、福建、浙江、广东、辽宁6个省份,总额为2.65亿美元,占全国鲜切花出口总额的97.92%。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云南鲜切花出口继续保持遥遥领先之势,出口额达1.51亿美元,占全国鲜切花出口额的55.74%。2015年江苏鲜切花出口从上一年度的3033.00万美元大幅上升到6642.00万美元,增幅达118.99%。福建和辽宁的鲜切花出口也从上一年度的1193.40万美元、320.00万美元分别上涨到1653.70万美元、850.00万美元,增幅分别为38.57%、165.63%。2015年广东鲜切花出口下降幅度最大,从上年度的3479.00万美元下降到919.00万美元,大幅下降73.58%。浙江仍是名副其实的鲜切叶生产和出口大省。2015年全国鲜切叶出口额3083.13万美元,其中浙江2956.00万美元,占总出口额的95.88%。2015年广东鲜切叶出口从上一年度的896.00万美元下降到25.00万美元,直降97.21%。2015年全国鲜切枝出口额仅为256.90万美元,均为广东出口。

主要切花种植面积下降 2015年,月季、康乃馨、百合、唐菖蒲、菊花、非洲菊6种主要鲜切花的种植面积全线下降,为43932.20公顷,比上一年度下降10.37%。其中尤其以唐菖蒲下跌幅度最大,达38.38%,非洲菊的下降幅度也达10.81%,百合、菊花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仅为1.71%、2.06%。2015年月季、康乃馨、百合、唐菖蒲、菊花、非洲菊单价分别为0.49元/支、0.37元/支、2.45元/支、0.54元/支、0.51元/支、0.33元/支,与2014年的0.54元/支、0.38元/支、2.52元/支、0.62元/支、0.48元/支、0.41元/支相比,除菊花单价有所上涨外,月季、唐菖蒲、百合、唐菖蒲、非洲菊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盆花生产面积下降

盆栽植物类面积降低 2015年,全国盆栽植物类花卉的种植面积10.48万公顷,比上一年度的10.66万公顷降低1.75%。有10个省的种植面积超过4000公顷,分别为广东、陕西、四川、福建、江苏、湖南、云南、河南、江西、湖北,其中广东的面积达2.10万公顷,比排名第二的陕西高出近1.04万公顷。这10个省盆栽植物类花卉种植面积为7.94万公顷,占全部总面积的75.75%。在盆栽植物生产上,广东仍然独占鳌头,盆栽植物种植面积高达1.59万公顷,是第二名四川的2.64倍。除广东外,四川、福建、江苏、云南仍是盆栽植物生产大省,种植面积均在3000公顷以上。广东、四川、江苏、福建、云南的种植总面积为3.56万公顷,占全部总面积的56.40%。盆景生产面积上千公顷以上的有广东、四川、福建、浙江、湖南、湖北、陕西、江西8个省,面积共1.42万公顷,占全部总面积的79.50%。各地均有花坛植物种植,其中种植面积上千公顷的有陕西、四川、山东、广东、湖南、河南、福建、内蒙古,面积总和为1.70万公顷,占全部总面积的71.56%。

盆栽植物类销售额不降反升 2015年全国盆栽植物类销售额307.37亿元,比2014年的279.67亿元大幅增长9.91%。其中盆栽植物销售额216.03亿元,增长16.67%;盆景销售额52.09亿元,降低0.78%。花坛植物销售额39.25亿元,比上一年度降低6.54%。

主要盆花销售单价大幅回升 2015年,主要盆栽植物种植面积5.12万公顷,比上一年度下降10.33%。其中纳入统计的凤梨、红掌、观叶芋、杜鹃花、国兰、蝴蝶兰的种植面积全线下降,凤梨、红掌、观叶芋、杜鹃花等盆花的种植面积均大幅降低10%以上,尤其是观叶芋类、杜鹃花类大幅下降26.84%、33.88%。从统计数据看,2015年,凤梨、红掌、蝴蝶兰、国兰、杜鹃、观叶芋等盆花单价分别为13.18元/盆、11.59元/盆、15.16元/盆、3.68元/盆、9.41元/盆和9.31元/盆,与2014年的7.74元/盆、9.30元/盆、12.92元/盆、10.74元/盆、8.63元/盆和11.63元/盆相比,凤梨、红掌、蝴蝶兰价格分别大幅上涨70.31%、24.59%、17.32%,杜鹃也有9.08%的涨幅,而国兰和观叶芋则下跌65.77%、19.97%。

盆栽花卉出口降低 2015年盆栽植物类出口额1.25亿美元,比2014年的1.33亿美元降低6.20%。其中盆栽植物出口额从上一年度的9071.20万美元下降到7126.00万美元,下降21.44%;盆景出口额5272.1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大幅增长26.99%;花坛植物出口额为113.00万美元,与2014年基本持平。2015年,福建盆栽植物类出口额6927.6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持平略高,占全国盆栽植物类出口总额的55.37%,比2014年的51.91%提高3.46%。除福建外,江苏、云南、广东也是盆栽植物类出口大省,出口额分别为2040.00万美元、1768.20万美元、1618.00万美元,但与2014年相比,除云南略有下降外,江苏、广东下降幅度都比较大,分别为19.69%、15.65%。福建、江苏、云南、广东盆栽植物类出口额1.24亿美元,占整个盆栽植物类出口总额的98.74%。福建6927.60万美元的盆栽植物类出口额全部由盆栽植物和盆景完成,其中盆栽植物出口额2987.1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大幅降低27.00%;盆景出口额3940.50美元,比上一年度大幅上升39.19%。江苏2040.00万美元的盆栽植物类出口额全部由盆栽植物完成。广东1618.00万美元的出口额大部分由盆栽植物完成,为1291.9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大幅下降15.65%;盆景305.1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略增2.21%。云南1768.20万美元的盆栽植物类出口中,盆栽植物665.20美元,花坛植物92.00万美元,其余的1011.00万美元全部是盆景出口。此外,浙江、江西、海南、广西也有少量盆栽植物类出口。

观赏苗木生产稳中有增

2015年全国观赏苗木种植面积76.87万公顷,比2014年的74.10万公顷增长3.74%,增长幅度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销售量132.69亿株,比2014年的132.92亿株下降0.47%;销售额646.94亿元,比2014年的659.07亿元降低1.84%。出口额3240.10万美元,上升1.56%。销售额下降幅度远高于销量下降幅度,2015年观赏苗木价格下降。观赏苗木种植面积上万公顷的省(区、市)仍为18个,分别是浙江、江苏、河南、福建、山东、广东、四川、江西、湖南、安徽、湖北、河北、吉林、重庆、辽宁、广西、云南、陕西。其中浙江、江苏两省的观赏苗木种植面积均在12万公顷以上,浙江为13.10万公顷,江苏为12.35万公顷。江西苗木种植面积从上一年度的2.22万公顷增长到3.65万公顷,增长幅度高达64.28%。18个省(区、市)的苗木种植面积总和为73.41万公顷,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95.50%。观赏苗木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的仍然只有江苏、浙江两省,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区、市)。其中江苏112.56亿元,比上一年度降低2.86%;浙江观赏苗木销售额为109.27亿元,比上一年度的133.84亿元大幅下降18.36%。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江苏、浙江、河南、福建、广东、山东、四川、江西、湖北、安徽、广西、湖南、河北、贵州、陕西。它们的销售额之和为593.99亿元,占总销售额的91.81%。

广东仍是我国的苗木出口大省,出口额为2255.00万美元,比上一年度持平略增,占全国苗木出口总额的69.60%。福建、山东、江苏也有一定的苗木出口,出口额分别为577.10万美元、298.00万美元、110.00万美元。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出口大幅增长

2015年全国食用与药用花卉种植面积25.79万公顷,比2014年的25.05万公顷增加2.98%。山东、湖南、云南、四川、河南、湖北、重庆、安徽是食用与药用花卉生产大省,种植面积都在1万公顷以上,种植面积之和为20.35万公顷,占总种植面积的78.92%。

2015年食用与药用花卉出口额1731.90万美元,增长12.40%。云南是食用与药用花卉出口大省,2015年出口额1035.00万美元,占整个出口额的59.76%。福建、浙江也有食用与药用花卉出口,出口额分别为521.90万美元和172.00万美元。

黑龙江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的生产面积仍然最大,达1.29万公顷,比上一年度减少7.06%;销售额4.85亿元,比上一年度降低1.08%。云南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的生产面积7120.00公顷,与上一年度基本持平。广西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的生产面积也达到6016.11公顷,比2014年降低3.08%。四川、福建、内蒙古也有2000公顷以上的种植面积。

2015年工业用花卉出口额8404.70万美元,比2014年的4502.10万美元大幅增长86.68%。其中黑龙江出口额4130.20万美元,云南4083.50万美元,两省的出口额达8213.70万美元,占总出口额的97.73%,福建也有190.00万美元的出口额。

花卉种苗生产面积增长

我国花卉种子生产仍然集中在甘肃、内蒙古等西北地区,其生产面积分别为920.40公顷、895.20公顷。其中甘肃销售额位居第一,达11509.40万元,另有220.00万美元的出口;广西次之,销售额8559.40万元。

2015年种苗用花卉种植面积从上一年度的6903.39公顷增长到7327.52公顷,增长6.14%。生产面积最大的是广东、湖南、四川、河南,面积均在500公顷以上。福建种苗销售额6.29亿元,位居榜首;广东位居第二,达1.63亿元;江苏、浙江、陕西、上海的种苗销售额也在1.00亿元以上,分别为1.32亿元、1.16亿元、1.05亿元、1.0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种苗用花卉种植面积虽只有80.07公顷,但销售额也高达1.00亿元以上,亩均销售额达8.33万元。

2015年种苗出口总额从上一年度的6903.80万美元下降到4644.55万美元,比上年度下降55.15%。云南、河南、上海仍是种苗生产和出口大户,其中云南出口额1971.30万美元,河南出口额1000.00万美元,上海出口额921.55万美元。云南、河南、上海的出口额之和为3892.85万美元,占总出口额的83.82%。此外,广东、福建、山东、浙江、甘肃、北京也分别贡献了267.60万美元、215.10万美元、120.00万美元、98.00万美元、35.00万美元和16.00万美元。

2015年我国种球生产面积6069.88公顷,比上一年度的5657.77公顷增长7.28%。辽宁、新疆是我国种球生产大省,生产面积分别为1682.60公顷、1613.40公顷,面积之和占全国种球生产面积的54.30%,销售额之和也占全国总销售额的63.37%。此外,河北、广东、甘肃、云南等省的种球生产面积也在200公顷以上。

2015年我国种球只有云南实现了出口,出口额423.00万美元。2015年全国干燥花种植面积从上一年度的621.20公顷增加到704.90公顷,增长13.47%;销售额1.19亿元,增长9.05%;出口额418.00万美元,大幅增长84.96%。

经营实体花木主产区居多

2015年全国花卉市场3220个,比上年度的3286个减少66个,降低2.01%。江西花卉市场增量最多,比上一年度增加38个,增长65.52%;其次是湖北和四川,都增加了18个;福建也从2014年的50个增加到63个。江苏花卉市场减量最多,减少63个,下降27.04%;其次是山西,也从上一年度的196个下降到150个,减少46个,下降23.47%;北京花卉市场降幅最大,比2014年减少18个,下降45.00%。河北花卉市场最多,为319个;广东次之,为307个;四川、湖南的花卉市场也都在200个以上,分别达到283个、273个。

花卉企业为84978个,比上一年度略减0.50%。其中花卉企业中的大中型花卉企业15592个,增长3.07%。花卉企业数名列前5名的仍是浙江、山东、广东、江苏和福建,分别为26393个、12560个、11244个、7270个和4435个。江苏花卉企业增量最大,从上一年度的6589个增加到7270,增加681个;山东次之,增加310个;江西第三,增加290个,增长26.17%。广东花卉企业减少最多,从上一年度的12524个减少到11244个,减少1280个,下降10.22%;福建次之,减少290个,下降6.14%;四川第三,减少232个,降低14.28%。

大中型花卉企业仍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云南、河南等花卉主产区,其中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的大中型花卉企业在1000个以上,分别为4278个、2363个、1656个、1520个和1294个。花农175.11万户;从业人员518.5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3.36万人。花农、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均比上一年度有所下降,尤其是专业从业人员大幅下降16.68%。云南花农最多,达26.20万户;江苏次之,达21.87万户。浙江、河南、广西、四川和湖南的花农人数也在10万户以上。江苏从业人员最多,有71.30万人;浙江次之,有58.32万人;第三是云南,有45.57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江苏最多,达5.06万人;浙江次之,有3.72万人;广东第三,为1.89万人。

保护地栽培面积降低

2015年我国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12.53万公顷,比2014年的12.95万公顷降低3.23%。其中温室面积2.84万公顷,基本与2014年持平。温室中的节能日光温室面积1.15万公顷,比2014年的9282.46公顷大幅增长23.94%。大(中、小)棚面积4.87万公顷,比2014年的5.66万公顷降低14.04%。遮阴棚面积4.82万公顷,比2014年上涨8.55%。

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在1万公顷以上的有广东、江苏、四川、云南,其中广东面积最大,达2.71万公顷;江苏次之,为2.08万公顷;四川第三,为1.15万公顷;云南与四川相当,为1.14万公顷。2015年,广东、山东、江苏、四川等省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增减幅度较大。其中广东、山东和江苏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增长上千公顷。广东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增量最大,达8807.00公顷,增长48.26%;山东增长1221.50公顷,增长75.24%;江苏增长1034.10公顷,增长5.23%。四川、辽宁、浙江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下降达1000公顷以上。四川减少1.12万公顷,降幅达49.28%;辽宁减少2268.20公顷,下降31.13%;浙江减少1894.10公顷,下降21.35%。

广东温室栽培面积最大,达7603.30公顷,比上一年度增长3.87%;辽宁次之,为3762.60公顷,降低20.44%;江苏第三,为2996.20公顷,增长7.70%。温室中的节能日光温室辽宁面积最大,为2877.30公顷;河北次之,1359.97公顷。江苏的大(中、小)棚面积最大,达1.24万公顷,与上一年度相比持平略高;云南次之,为8942.00公顷,降低4.54%;广东从上一年度的3642.30公顷增长到5534.20公顷,大幅增长51.94%。广东遮阴棚面积最大,从2014年的7287.70公顷大幅增长到1.39万公顷,增长91.00%;四川次之,为7554.00公顷;江苏和浙江的遮阴棚面积也分别达到5427.20公顷和3519.20公顷。各类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的分布与各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水平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