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农展馆北里12号通广大厦15层,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设施农业分会
邮编:100125
电话:010-53675071
邮箱:ssnyfh@vip.163.com


当前位置:

农视网   2018/11/19

当下绿色发展几乎成为新一代农民的共识,在2018“双新双创”博览会上也涌现出一系列环境友好型新模式,尤其是对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探索。

旱能浇、涝能排的地下智能节水渗灌系统

来自河北沧州的一个团队推介了自主研发的地下智能节水渗灌系统,据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创建了一种全新的灌溉模式:变地表灌溉为地下灌溉。

该团队的负责人是位典型的学习型新农民,他在不断实践摸索中发明了这套智能节水渗灌系统,并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

据介绍,该系统有两个核心部分,一是埋在地下的渗排两用管,一是在地上的智能渗水控制系统。根据不同作物的水分需求,可以设置相应的湿度值,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湿度太低可以自动渗水、湿度太高可以倒吸排水,因此旱能浇、涝能排。


这套系统在节水方面表现突出,比大水漫灌省水60%~70%,比喷灌技术省水40%~50%,比滴灌省水20%~30%,也相应地节约同等比例的电能,有很好的社会效益,长远来看也会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

这套地下渗灌系统已投入试验6年,由于初期所需成本较高(每亩地铺设管材约需2000多元,可用20~30年),市场普及度有待提高,目前主要在河北省邢台市推广。

但该团队对自己的这项发明很有信心,以河北省为例,农业有效灌溉面积447万公顷,若采用地下智能节水渗灌技术,节水、省工、增产、节能,每年可增收节支800亿元,潜力巨大。

池塘“圈养”零排放养殖模式

如果说上面考虑的是如何减少用水量,那么下面这个团队思考的则是如果提高用水率。

来自湖北的华中农业大学展示了一个养殖新模式: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据负责人介绍,该模式的提出是基于“能时时打扫池塘卫生”的理念。

水体污染是目前池塘水产养殖业界的一大难题,主要源于前期未被食用的饲料和后期排泄的粪便,针对污染物扩散不易收集的局面,这套圈养系统非常有效。经介绍,圈养系统主要包括圈养设施、增氧系统、集排污系统、推水系统和尾水处理系统五部分。

运作原理是,把鱼群集中圈养在圈养设施,每天饲喂后等废弃物下沉后,定时抽排圈养废弃物至尾水系统,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养殖固体废弃物进入资源利用,养殖废水经脱氮除磷处理后再回到池塘100%循环利用,实现养殖废弃物零排放。另有纳米级增氧管铺设在底部,保证足够的氧气供给。


以上是池塘“圈养”系统的模型,实际圈养箱直径约4米,高约3米,平均水深1.8米,有效养殖容积20立方米,可达到1~2吨的产量,每亩安置4~6套,圈养池塘水体透明度可保持40~60厘米。

该团队表示,为保护水资源,未来可能需缴纳水体污染税,因此如何节约水资源是水产养殖业急需突破的瓶颈,他们对“圈养”模式的推广很有信心。

双创大会的推介只是一个起点,如何节约水资源始终是环保道路上的一大拦路虎,期待未来出现更多保护水资源的新模式!